查看原文
其他

演员评级就能少点烂戏?别天真了

陆一鸣 新周刊 2020-08-17

看到这个提议的时候,我就是这个表情。/ 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》

然而,限薪令过去两年多,流量们赚钱变难了吗?

演员要评职称了?


近日,一份文件以截图的形式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。


人们关注的焦点,指向了上个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一份《关于深化艺术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。


“演员评职称”,对于不少人来说是个大新闻。/微博


网友们万万没想到,怎么国内的影片还没分级,演员倒先分级了?


有人仔细研究过这份“职称评审标准”,发现对于大部分学历为本科的演员来说,从四级职称熬到一级职称,至少需要14年。


就算你有博士学历,一路坐火箭升级,拿到一级也至少需要9年。而对于大专或高中学历的演员来说,这一过程则至少需要17年。


至于高中以下学历的艺人要如何逐梦演艺圈?文件里没提。于是,在相关微博的评论区,不乏有人吃瓜看戏,@ 一些低学历艺人问“你可怎么办”,其中,躺枪的就有经常被嘲讽为“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”的演员王一博。


影视资源不错的王一博,刚刚官宣一部主旋律禁毒剧。/微博


当然,这毕竟只是一份征求意见稿,并不能等同于正式文件。


就拿另一份大家更为熟悉的征求意见稿来说吧。2016年6月,教育部也曾就《<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>(修订稿)》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。


《修订稿》中很多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,如著名的“说shuō客”“坐骑qí”等等,对此,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拒绝。于是你看,到现在都四年了,关于读音的修订稿还没正式发布。


相比之下,如今这份征求意见稿则显得很不一般。看到它,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前几天引发全网热议的一份提案。



一份提案,两种声音


你一定也听说了,今年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演员冯远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建议国家出台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制度。


冯远征在接受采访。/中新网视频


采访报道一出,瞬间引发争议无数。


有人支持,认为教师有教师资格证,医生有执业医师证,各行各业都需要评职称,凭什么这群演戏的可以置身事外?


有人反对,认为艺术是没有标准的,很难去量化评判,只要不违法,就应该交给市场自由选择。


于是,几天后,前面提到的那份“职称评审标准”在网络上公开征集意见,也被认为是对冯远征提案的一个响应。


不少人认为“演员要开始评职称”,是因为冯远征的提案/


然而,给演员评职称这个事,根本就不是冯远征提的,而是一直就有,他自己就已经是一级演员。现在的征求意见稿,是对已有的艺术从业人员职称评定制度的一个修订,从定稿时间看,也早于冯远征接受采访的时间。


而仔细看一下冯远征的采访内容,就会发现冯远征的本意,其实是希望能将网络作家、自由撰稿人、独立演员歌手、自由美术工作者等等这些新文艺群体,纳入到现有的职称评审制度中来——


他们大多毕业于专业院校,有着扎实的专业能力,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。但由于在体制外,没有职称评定,上升通道狭窄,而且出去讲课、一些活动都没有资质,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。


2019版人艺话剧《哗变》谢幕照,冯远征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。/图虫创意


冯远征推己及人,因着他有一个“一级演员”的身份,受邀到高校授课时,能得到教授的待遇(二级演员对应的则是副教授),但这些权益,新文艺群体享受不到,所以才建议打破壁垒,畅通人才渠道,让新文艺群体也得到跟体制内演员一样的对待。


身在体制内,心系个体户。他是真心把这些当成是对后浪的一个保障和认可。


尽管比起职称,那些文艺个体户们更在意的可能是酬劳能不能按时到账,作品会不会被人抄袭,跟平台签约会不会遭遇“霸王协议”……但冯委员这份心意,倒确实是没什么好指摘的。


可他接下来的一句“职称评审制度还可以与规范演员片酬结合起来,依据演员职称规定其片酬的上限和下限”,就难免将话题引到人们更为关心的“天价薪酬”问题上去了。



围剿“天价片酬”,

一部永不停更的连续剧


说到“明星片酬”,可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。甚至于,这一话题登上两会提案也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

从前,参加两会的明星代表最爱提的是“环保”:濮存昕曾建议停止长江的再开发,陈凯歌称恶劣的雾霾天气影响到他的影视创作,成龙和崔永元都曾呼吁重视节约水资源……


这两年,风向变了。明星委员们纷纷对本行业下手,但枪口又不可能真正对准自己,于是“高片酬”“小鲜肉”逐渐成两会的“年经”话题。


客气一点的代表们会呼吁小鲜肉要敬业,强硬一点的则建议对他们多收税,反正到了“天价片酬”这个话题上,大家都特别有话说。


最近几年的两会提案,总能见到“天价片酬”的身影。


去年两会,冯远征在被记者问到“如何看待天价片酬”时,还回答说这是由市场决定的,具体如何规范还需要探讨。到了今年,他就想出办法来了:建议演员分级,根据级别定片酬。


发现没?他们反感的,其实不是“明星高片酬”,而是“流量明星高片酬”。


别说“同行是冤家”,即使切换到观众视角,这也并不难理解——


陈道明拿五千万元片酬,基本不会有人反对;如果换成是黄晓明,可能稍微有那么点儿意见,但也问题不大;要再换成是ab,观众们的意见可能就会很大了。


非常拉仇恨的一句话。

职场中有一种现象叫“薪资倒挂”,指的是入职时间短、资历浅的新员工收入高于入职时间长、资历深的老员工。
 
而“薪资倒挂”最严重的地方恰恰就是演艺圈。
 
总有一些明星,你既搞不懂他是怎么火的,也想不通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忠实粉丝,但他就是火了,火得理直气壮,赚得盆满钵满。
 
如果说职场中的年轻人尚有体力好、技能新、肯加班的优势,那么娱乐圈里小鲜肉胜过老戏骨的,到底是什么呢?

以一己之力承包所有家暴新闻配图的冯远征老师,也是一位老戏骨了。/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》

无论是出于朴素观念还是利益驱使,几乎人人都反感流量明星“没演技还赚大钱”。因此,针对“天价片酬”的围剿不是第一次,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。

年年被怼的明星背后,是日渐收紧的管控手段。而这个大幕一旦拉开,受影响的就不只是备受诟病的流量明星,而是所有影视从业者了。


后“限薪令”时代,
流量们赚钱变难了吗?

通常来说,人们常说的“限薪令”,指的是《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》。

这份由四家行业协会于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倡议,首次提出“在电视剧和网剧的制作里,演员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%,主要演员片酬不超过总片酬70%”。

传说中的“限薪令”。

严格来说,这份限薪令实际上属于一份行业自治规范,不具备法律效力。

但经过中宣部、文化和旅游部,以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部门在2018年下半年发布的一系列文件的背书,“40%”和“70%”这两道限薪红线就这样在一次次重申下,从全凭自觉的自治规范,变成了需要严格遵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。

当然,这几份文件并不是简单重复,而是层层加码。

从2017年的“限薪令”,到2019年的《执行规定》,限制薪酬的范围已经由一开始的电视剧、网络剧,扩展到电影、综艺节目,基本实现了对影视行业演员薪酬的全方位管制。

2018年6月曝出的范冰冰“阴阳合同”事件,也成为相关部门下场治理影视行业片酬的一个导火索。

行政力量看不惯“高片酬”出手管制并不稀奇,搞笑的是各大平台与出品方也出来唱高调。

2018年8月,优爱腾三大视频网站联合华策影视、柠萌影业、慈文传媒、耀客传媒、新丽传媒六大制作公司出手,重击“天价片酬”。

但影视剧的买卖双方联手,一边抵制着明星的高片酬,一边又依赖着明星对影视剧的号召力,总让人感觉哪里怪怪的。

因此,这一略显贼喊捉贼的行为,难免受到网友们的追问——

“把流量明星片酬抬高的,不就是你们吗?”

今年5月,三大视频平台+六大影视公司借着疫情导致的影视行业低迷情况,再次联合发布《关于开展团结一心 共克时艰 行业自救行为倡议书》,而对于从业者来说,这并非是一粒定心丸,而是新一轮限价开始。

平台哭穷的新闻下,观众并不买账。/微博

然而,限薪令过去两年多,流量们赚钱变难了吗?

有议价权的头部明星,即使明面上的片酬受限,也往往能通过在参与作品中挂名“艺术总监”“总监制”等职务工资获得补充。就算不演戏,凭借高人气,总还能直播吧?

4月底,李小璐低调在某平台试水直播。4小时带货28万单,销售额4700多万元,还获得了超过85万元人民币的打赏。这还是在“做头发”事件导致她人气与口碑大幅下滑的情况下。

相反,底层演员却只能依附平台,从而让平台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大。

编剧汪海林怒斥“平台分约”的行业规则。在平台面前,不够红的演员也是弱势群体。/微博

我们尽可以批评某些明星作为演员演技差、不敬业,但收入高却不是他们的错,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。

人人都知道小鲜肉演技差,为什么市场对他们趋之若鹜?
 
人人都知道老戏骨演技好,为什么他们常常没戏演,演了以后又没排片?

这或许也是前段时间演员柯蓝在《圆桌派》上的一番诘问被网友热转的原因。
 
“谁给小鲜肉的钱?”
 
“谁在小鲜肉身上能真正得到利益最大化?”
 
这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迷思,同样也是冯远征的提案行不通的原因。


按照他“根据职称发工资”的设想,“哪怕我演的只是一个配角,那对不起,也得按一级演员给我付工资”。

可如果你是出品方,你会高价选择一个没流量有演技的“一级演员”呢,还是会低价选一个有流量没演技的“四级演员”呢?

真按这样执行,只会让有演技更有资历的“老戏骨”们有价无市。

限制片酬靠强制,只会适得其反。市场的问题,还是交给市场解决吧。

《“演出市场受摧毁性打击”,冯远征临近两会换提案》,澎湃新闻,2020年05月20日

《我们研究了“职称评审标准”,演员从四级到一级至少需要9年》,网视互联,2020-06-01

《时隔半年再发联合倡议,缩成本、压片酬,影视行业能完成自救吗?》,娱理,2020-05-07

《优爱腾携手限价,真的是劫明星之富济制作之贫?呵呵》,娱乐资本论 2018-08-11

✎作者 | 陆一鸣
欢迎分享到朋友圈
未经许可禁止转载
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:xzk96818
推 荐 阅 读
点 击 图 片 即 可 阅 读 全 文

渐变色健康码,早晚给你点颜色看看


江湖儿女贾樟柯,

是中国电影最后一抹土色


大龄儿童的聊天记录,小朋友都看笑了


武术大师最深的功夫,都练在嘴皮上了


中国最会吹牛的企业,

一直藏在白酒行业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